banner
更多
个人简介
更多

▍2021

12月-22年3月《梵韵仙音》《一韵知秋》“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第二届雕塑作品邀请展”(国家大剧院)(北京)

11月 《12地支》受邀参加“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

“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中国旅游协会)(广州)

装置、雕塑、绘画和诗书等作品受邀参加“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广州)

 《进延安》“全国大学美术教育首个黄大年教师团队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9月 被B站评为“百位名师在B站”

8月 正式入驻B站并开展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审美的传播

7月 率雅象团队考察陕西各大博物馆、大明宫和非遗传人(陕西西安)

《宋庆龄像》广州雕塑园“时代的对话”——《微笑的马克思》大型雕塑揭幕暨红色雕塑作品展

5月 《变脸》参与《艺宇恒航》——首届中国数字存证公益拍卖(中国青年报、阿里)

3月 考察潮州大吴乡大吴泥塑(广州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2021年“湾区文艺人物”称号(广州设计周等)

2月 讲座《古代造像的魅力》(广州佛像堂)


2020

参与“百位艺术家的一百天”实验项目。研究主持人:陆蓉之、李小曼。新跨界策展人:BZ Boy;
雕塑作品《一韵知秋》受邀参加《2020年中国青岛公共艺术大展》,主办单位: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办单位: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等(山东青岛);
装置作品《语录》受邀参加由王林、黄宗贤为学术主持的“《要有书》艺术作品·文献展”,主办单位:西藏饭店,承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成都——重庆);
4月3日,接受广东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一派微视频”摄制组专访;
3月11日,《基于西学 取经东方——吴雅琳的艺术世界》在腾讯新闻网、网易新闻、搜狐网、今日头条.企鹅号新闻、时代领航者、艺术家智库等八个网络及媒体作广泛介绍;
雕塑作品《鼠年的祝福》和椽联二副成功参加上海华辰《艺起杠》抗疫义拍活动;
创作多件抗疫雕塑作品如《封城诗草》、《疫情的拒离》、《妈妈是春的使者》、《中西?K举共战疫》等和有关诗词.书法在全国多个专业公证号和重要媒体,如《雕塑》、《雕塑头条》.《我形我塑》、《广州日报》、《北京规划学会》、《广东电视台》、《海南雕塑学会》等作专辑刊发或合集推送;
“3.8”节前夕接受深圳新新美术馆隔空采访;


2019

参加“天南地北——学院具象雕塑教学交流展”展览及研讨会;作品《李济深像》参加该展览;参加在成都举办的“与改革开放同行四十年——全国77.78届雕塑家自选作品邀请展”; 获邀参加“时代华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公共雕塑大展”,《剑斩风浪》亮相广州大剧院广场;《变脸》获邀参加“时间之境”首届重庆国际实验影像双年展;雕塑《逸趣》获邀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海);英国学术考察;参加省狮子会慈力队捐资助学爱心活动;雕塑《宋庆龄》获邀参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人民的纪程——主体性与纪念性雕塑大展”;

 

2018

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获邀参加“第一届(惠阳)当代艺术邀请展”;实验绘画入选“能量转换——中国雕塑学会成立25周年作品展”;被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要成员;“剑斩风浪——吴雅琳从艺、从教40年文献、作品展”暨全国嘉宾学术对话在广州美院大学城雕塑分馆举行;广东广播电视台《文化珠江》栏目专访;中央教育电视台专访和新闻时间报道;《广州日报》作全方位深入报道;

 

2017

为陕西省延安市创作大型公共雕塑《中央红军进延安》落成;受邀参加艺术广东艺术品博览会以及学术论坛。

 

2016

 创作多媒体作品《合璧——艰难的回归》,并在 2016云岗国际佛教艺术大展”上获学术成就奖;于海南大学开设讲座《中国传统雕塑的魅力》;被聘为海南大学客座教授和海南省雕塑学会艺术顾问;参加云南大理“56喜洲会”;举办 “敢问路在何方——吴雅琳师生雕塑作品展”及学术研讨会;为韶关曲江创作《余靖半身像》。

 

2015

举办“形·悟——吴雅琳雕塑个展”;广东卫视《品味艺术》栏目专访:《吴雅琳——定格与升华的创想》;分别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坪山分馆、珠海古元美术馆和潮州力诚美术馆举办“剑斩风浪(回家)——吴雅琳师生雕塑作品巡展”;参加西安美院中国传统雕塑交流研讨会并发表主题演讲;在力诚美术馆开设讲座《西方邂逅东方——中国传统人物造像》;创作装置《背影——历史的脚步》;创作变脸——西方邂逅东方》(数码艺术)。

 

2014

出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传统雕塑研究所所长;创作雕塑作品《十二地支》;为中山大学创作《陈心陶像》。

2013

被评为学院“教学优秀工作者”;雕塑《岁月花鼓》入选“海纳百川——中国·东营雕塑艺术展”;《养生四相》参加“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第22届作品年展”;为陕西周至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创作景观雕塑《新二十八星宿》。

 

2012

雕塑作品获邀参加中国国家画院“艺术·经典”雕塑作品展;出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委员会主任。

 

2011

为广西苍梧李济深故居创作《李济深全身像》;被评为“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名师”;卸任雕塑系管理工作。

 

2010

获“广州美术学院教学优秀工作者”称号;获“第六届广东省高教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广州美术学院教学科研创作突出成果奖”;出版教材《表现性素描基础教学》;所主持《东方取经—中国传统雕塑人物造像研究》课题获省级视频公开课立项;为西安大明宫创作大型景观雕塑《霓裳羽衣》。


个人简介
更多

2009

雕塑《美好童年》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入选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雕塑《剑斩风浪》选入1949-2009 大型学术性画册《中国美术60 周年》;08-09欧洲艺术考察2个月。

 

2008

担任央美首届“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评委;随广美艺术教育考察团出访东南亚;为马来西亚新世纪艺术学院举办讲座 ;为广东开平市文化广场创作《司徒美堂像》;在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师大和华南师大分别作中国传统雕塑讲座;素描《背面女人体》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创作《新潮州翁仔屏-幸福生活》并获奖。

 

2007

被聘为广东美协雕塑艺委会委员和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雕塑专委会副秘书长;雕塑《剑斩风浪》获邀参加由《雕塑杂志》主办的“和而不同雕塑大展”;为开平风采堂创作《余靖全身像》。

 

2006

由《雕塑杂志》主办的雕塑生态学术论坛上发表有关中国传统雕塑的演讲;主创中国传统雕塑系列课程,将其列为必修课并正式写入广美雕塑系教学大纲;为广州体育学院创作《容国团像》(与刘少为合作);为江门市创作《马观适先生》、《陈垣广场半身像》;为开平在园创作石雕《东坡居士》。

 

2005

被评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雕塑教授;在央美材料研讨会上,论述中国传统雕塑进入教学体系必要性的观点。

 

2004

创作雕塑《剑斩风浪》和《长安别韵》;主持34件院士塑像雕塑工程;为江门市、华农大创作雕塑《陈垣》、《李沛文》铜像;教材《雕塑创作基础-构图练习和训练》出版;出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

 

2003

大型景观青铜浮雕《生机遍地·瑞气临门》落成于香港荔枝角公园;启动江门“院士路”大型雕塑工程;出版《吴雅琳雕塑作品选》和诗集《一韵知秋》。

 

2002

大型樟木浮雕《春江花月夜》落成于广州亚洲国际大酒店;开创《表现性素描》课程。

 

2001

雕塑《毽子》被广州市新体育馆收藏;为广州暨南大学创作大型景观雕塑《巨人的冥想》。

 

2000

大型石雕墙《六月船歌》落成于广州市天河公园粤晖园;《宋庆龄铜像》被广州艺博院收藏。

 

1999

为孙中山纪念馆创作汉白玉《宋庆龄像》;创作大型通雕石墙《六月船歌》落成于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8

为广州市红线女艺术中心创作系列雕塑作品;《翠莲像》由红线女本人收藏。

 

1997

随广美艺术考察团出访美国;雕塑《海上生明月》被美国加州帕沙迪纳艺术与设计学院收藏;创作雕塑《虎门喋血》;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

 

1996

参加广州雕塑公园雕塑项目工程建设;创作浮雕墙《中国雕塑史》;创作雕塑《沐浴山泉》。

 

1995

雕塑《海上生明月》入选由文化部主办的“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女艺术家作品展”;广州美术馆收藏;创作雕塑《詹天佑》。

 

1994

雕塑《闺中少妇》获94“中国艺术博览会”优秀奖;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班;任广美雕塑系环境雕塑教研室负责人;创作雕塑作品《能持否》和《自然对话》;雕塑《一韵知秋》被广州星海音乐厅收藏。

 

1993

出版《美术高考指南·素描》;调入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评为副教授。

 

1992

雕塑作品入编由中央美院所辑录《中国当代美术家图录》光盘。

 

1991

 雕塑《一韵知秋》获“广州市环境雕塑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1990

 浮雕作品《唐女戏球》入选“全国第二届体育美展”; 获“广东省体育美展优秀作品奖”。


个人简介
更多

1989

 评为广州美术学院讲师;任师范系劳作室负责人;素描《背面女人体》被《中国美术报》选为吴冠中先生谈《造型艺术离不开对人体美的研究》一文的唯一配图。

 

1988

创作《素描女像》后获“广州美院90素描大展”优秀奖。

 

1987

 砖雕作品《难忘的岁月》(与刘少为合作)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览”。

 

1986

开始研究玉雕、砖雕和木雕工艺;2件玉雕和砖雕作品入选“美国马里兰大学学院交流展”。

 

1985

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师范系素描课及劳作课教师。

 

1984

 成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3

 在中山大学等广州高校开设艺术讲座,并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艺评文章;2件雕塑作品在“1983年广东女画家作品展”中亮相。

 

1982

本科毕业,留校任广州美院文艺理论教研室(人文学院前身)见习助教,开启了3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生涯。

 

1980

2幅女人体素描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作品展”;素描《背面女人体》在全国二三十种书报、刊物发表,并刊发在《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素描集——广州美术学院分卷》封面;广州美院和作者本人均收到社会上大量关注该作品的观众来信;创作雕塑《黎寨情歌》,开始对形式语言进行探索。

 

1979

大二上学期完成3幅女人体素描广获好评并在全国引起关注。


取消
技术支持: UWIN极站
  • 微信
  • 首页
  • 雅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