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军速写
感受生命、倾吐心声
人物速写,对于一位真正的中国艺术家而言,他不仅仅是快速的写生对象,而是会在速写的“写”字上下功夫。正所谓写者,泻也,倾吐心声、一泻心源。
在中国美术界,雕塑家的画作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不多,但杨学军教授这种近乎倾吐心声式的速写,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杨学军年少时即有才子美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人执教于广州美院,对雕塑系这位才华横溢的学弟时有所闻。岁月悠悠,若干年后,当学军以其艺术的才情和高度重返广州美术学院执教并被聘为教授之时,作为多次为其撰写学术鉴定的人,我都会被他的作品所打动。
业内有句这样的话:判断美术人才的优劣关键看速写。就此可知,当你能够敏感、快速捕捉对象,之后不是用 “画”,而是用“写”,这就将决定了作品不同凡响的可能。古人称画画为写画,此表达可谓高妙。写者,泻也,她能把人的心灵、心性、天资,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这正是艺术最最珍贵的根性。“SKETCHES”这一外来概念,不是被翻译成“速画”而是翻译成“速写”,不管是有意还是巧合,这实在是让人击节。好的速写 ,洒脱大胆,形具神生、一气呵成。学军的速写造型生动、恣意纵横、淋漓尽致,是一种已把快速描摹对象变成为眼中之竹和心中之竹的辩证关系,之后达到直抒胸臆。他在西方科学性造型强有力的支撑下,最终又能解放精神性灵、对中国式审美达到执意地追求。
近廿年来,由于各种电脑软件的登堂入室,中国雕塑界几乎全部沦陷,不分南北,老少雕塑家都严重地依赖着电脑和网络,放弃了直接感受生活和捕捉周围瞬间的精彩,至此,大家也就等同于自动放弃了艺术家与周围生活和心灵的真诚对话。
电脑和网络,当代人积极参与运用,并不为过,但电脑之于艺术,尤其是针对个性化很强的独特艺术行为,起码目前是无法完全代替的。每一个艺术家的特殊性和心灵感受的独一无二,是任何高科技、人工智能所无法代替的。
纵观杨学军教授的作品,从雕塑中能看到灵性和激情的涌动,在速写中也能看到体积与力量的支撑,情感的、科学的,感性的、理性的。二者互为渗透、互为关系,也正因如此,他的雕塑和速写作品与众不同、令人过目不忘。
速写之于雕塑创作的重要性,就此可见一斑。此刻, 我们是否已想重拾画笔,去感受生命的温度,真诚对待艺术,磊落倾吐心声?
2018、8、25
写于臥游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