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东西南北”话吴师 —— 谢远清
“东西南北”话吴师
去年年底,中国雕塑界发生了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十来位中国当代雕塑名家(包括隋建国、孙振华、霍波洋、夏和兴、傅中望、秦璞、景育民、陈云岗等)相约雅聚于大理喜洲,举行了一个“雕塑56”论坛。这十来位雕塑家都出生于1956年,并且都是中国当代雕塑领域的名家、领军人物和各大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学术带头人,每个人都独当一面。一甲子后相聚畅谈,回顾并展望与泥巴和青铜白石为伴的几十年的苦乐和成就,现场的豪情和欢畅可想而知。在这十来位艺术家中,独有一位女性雕塑家,她就是吴雅琳教授。惟以女性的柔弱之躯,跻身于一众须眉豪侠之中,实在难能。论雕塑成就,吴老师与各位男性雕塑家各有专擅,不遑多让。在这个男儿国里,女子能进入并有这番成就,真可谓凤毛麟角,而如果加上吴老师的文学底蕴,诗词才情,那就更让我们敬佩和赞叹了。
我曾受教于吴老师,但当年愚钝,尚未开窍,而后多年的学习和反刍才慢慢弄懂老师当年的教诲和艺术成就。这些年吴老师主持广州美院雕塑系的中国传统雕塑的研究和复兴的教学,意义重大,贡献良多,多年的努力让这个研究方向由当年的微弱声音发展成今日的“显学”和重要课题。如何续接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美学遗产并由此走向未来和世界,是当下我们最应该思考的,吴老师当年先行迈出了重要的脚步,今天又用很多作品印证了当代语境下的东方雕塑艺术的可能性,实在有才有识。她熟读白氏《长恨歌》,梦回唐朝,能创作出恍如天上人间的《霓裳羽衣》(西安大明宫);心谙曹孟德志略,诗情入塑,能创作出豪迈的《剑斩风浪》;研究推重潮州大吴彩塑,情归故土,能创作出妙趣的《新潮州翁仔屏》;而在她众多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是她满怀对东方佛教雕塑艺术的深情和感触创作的《合璧——沉重的回归》,这件作品用当下的新媒体和传统雕塑形体结合,将深刻的情感倾注于时间与空间形体上,精彩的呈现给人一种佛教精神感悟,有与无、色与空交织,艺术的诠释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微妙教义。
吴老师这些年的努力和艺术成就主要围绕着“东方”和“西方”展开,如她自己所言,“基于西方,取经东方”,“东方邂逅西方”,但我觉得若要更清楚的看清吴老师的艺术特色和意义,还需要考证一下“南北”,出生于南方潮汕地区的吴老师身上一样秉承着潮汕人的两大文化和性格特征,其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的亲近热爱,其二是对新世界和新鲜事物的开放接纳和积极吸收。身为南方人,却热爱整个华夏文化,南北兼收,道德修养、诗词文学先于学院艺术和西方雕塑进入她早慧和敏锐的心灵;学习传统却勇于创新,所谓“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既可以倡导传统雕塑的研究,又可以开发3D数码雕塑的新课程,新与旧从容汇合,百川入海。唯有这样的文化养分和民族性格,才支持着吴雅琳老师在文化与艺术上上下求索,成绩斐然。
这是我的一点不成文的感受,匆匆写下,不能反映吴雅琳老师深厚艺术修为的一斑。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