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吴雅琳的雕塑看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与思考:——林钰源

2018-07-25

迷茫与求索

——雕塑家吴雅琳和她那一代人

 

林钰源

 

曾经,不远处雕塑系课室里的那个女生,去年已经退休了。她,我的学姐吴雅琳。

从她毕业走上讲台的82年算起,弹指间三十余年过去了,一代人陆续从讲台上走了下来。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敢问路在何方——吴雅琳师生雕塑作品展”。

吴雅琳的雕塑,无异向人们展示了当年所谓“迷茫的一代”的困惑和思考。

出生在五十年代的一代人,正好中苏关系紧张,接着是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他们吃商品粮长大。唱过革命歌曲,跳过忠字舞。下过乡,吃过苦。留给她们小时候的最深记忆也许除了“吃”,就是“文化大革命”。她们只在电影开头的新闻纪录片里见到过外国人。那是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场景。中国处于封闭的状态。

幸运的是,77年中国高等院校开始恢复高考招生。她在78年考上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79年开始“改革开放”。此前中国的封闭使她们这一代人对中国以外的事情知之甚少,几乎一无所知。曾经被称之为“迷茫的一代”。

我是79年考进广州美术学院。那时候,开始恢复曾一度被禁止的人体写生课。图书馆里的许多书也解禁了。大学生们晚上就挤在条件很差的图书馆静静的翻阅各种图书和画册,那是一种饥渴的状态。是一种苏醒后的饥渴。年轻人对外界充满了好奇。

牛仔裤、长头发曾经是那个年代年轻人前卫和西化的流行标志。虽然都是学艺术的学生,不仅对西方艺术、甚至对西方的诗歌、文学、哲学都十分热衷,甚至是狂热,几乎到了有些盲目的地步。他们对来自西方的任何一点新东西都视如至宝。一些作品甚至就以黑白照片和手抄本的形式在年轻人中间传阅。年轻人满腔热血。

广州出现了对文革时期极左思潮的反思和批判的美术作品。出现廖冰兄的《自嘲》、唐大禧的《骑士》、邵增虎的《农机专家之死》等。在社会变革中,文学艺术是一张敏感的试纸。改革开放一开始,北京出现了“星星”美展、跟着是“85美术新潮”。接着全国各地涌现了一批所谓的美术群体。广州也出现了南方艺术沙龙、大尾象。直到89“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传出枪声。中国美术的一个激进时期随之过去。这一时期,艺术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似乎延续着艺术干预社会的功能。

经过一番激荡与闹腾,随着对西方艺术狂热的过去,随着对艺术本体认识的深入,对一味模仿西方艺术的不满足,一些艺术家开始转而关注艺术的本体。也即对艺术自身规律性的思考。同时,也重新冷静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思考如何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开始了理性对待中国艺术自己的“当代性”的探寻。艺术的当代性从模仿西方现代艺术转向了寻找本土文化精神。

吴雅琳的雕塑艺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着她关于艺术的当代性与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独具个人特点的思考和探索实践。她对雕塑艺术当代性的认识,不是非理性的激进态度的简单表达。不是借助蓝眼睛来看中国人。不是艺术手法的“挪用”。不是视觉图像的“拷贝”。不是流行符号的贴标签。对所谓的“传统”和“民族”的认识,也不是停留在“油画民族化”时期的认识。不是理解为中国画的风格。不是理解为写实的造型。不是理解为元素和标签。而是试图整体地把握中国文化和东方美学的本质和精神。可以说,她是理性的、有深度的、有学术含量的尝试和推进。她也是广州美术学院“中国传统雕塑研究所”的创建者。

从简单照搬西方现代艺术样式,到出现使用改造过的汉字作为语言的徐冰的《天书》,以及蔡国强的《草船借箭》、吕胜中的《小红人》和在绘画语言中追求形式美的吴冠中的绘画。以及把中国传统木作的榫卯结构用于雕塑的傅中望。吴雅琳则把她的触角直接伸向中国传统雕塑,从中国传统雕塑身上琢磨“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琢磨“传神”和“气韵”,琢磨西方雕塑忌讳的线条何以在东方雕塑上产生隽永的魅力,在与中国古代匠人的对话中汲取营养。一个学习西方雕塑的人,最后居然做出“取经东方”的抉择!吴雅琳对中国传统雕塑,甚至对中国民间雕塑的艺术语言的认识是深刻的。

    “基于西学,取经东方”是吴雅琳基于自己个人经年累月的艺术创作实践和对中国雕塑艺术的当代性的漫长思考和无数次叩问中得出的结果。是一个接受过雕塑专业系统训练过的人几十年后发自肺腑的一句话。在吴雅琳的雕塑作品上,人们看到的正是西方传统雕塑的严格造型与东方美学的一次邂逅。“秉承传统,走向当代”,是吴雅琳雕塑艺术创作的明确目标。在如何处理西方与东方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取舍,吴雅琳似乎寻找到了独具艺术家个人意义的路径。

    如何对待“西学与东方”,如何破解“传统与当代”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吴雅琳一个人面临的难题,更是他们这一代学人所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从吴雅琳的个人艺术历程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代人面临问题的困惑和思考,她们正是在迷茫中艰辛求索!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何方?”表述的或许是一种迷茫。“敢问”也许就是求索。换一种表述,可否是“在迷茫中求索”!

    迷茫中求索,正是先驱者的精神! 

 

                                                       2016/4/7

 


0 阅读
取消
技术支持: UWIN极站
  • 微信
  • 首页
  • 雅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