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吴雅琳作品解读——(3)大型户外雕塑的传统审美自觉

2018-07-25

【评论】吴雅琳作品解读——(3)大型户外雕塑的传统审美自觉

2014-01-24 18:45:47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吴雅琳,中国工艺雕塑专业委员会顾问、广东美协雕塑艺委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评审专家、广东社科哲专家。作品多获收藏,数十座户外雕塑立于全国各地。

image.png 

吴雅琳对中国传统雕塑审美的探索和运用,并不局限在架上的实践,为西安大明宫创作的景观雕塑《霓裳羽衣》,对道家精神的解读,对音律舞韵的写意描述,可谓匠心独运。

《霓裳羽衣》是唐朝著名法曲,相传唐明皇梦中所得。玄宗梦游月宫,见金光万丈、神女翩然,随闻仙乐飘飘、神幻莫测。醒来即谱就此宫中道家音律,后着玉环编舞。

 道家精神乃道法自然,追求万物当顺应自然变化。吴雅琳遵守唐人造型,但对衣裙却随意展现,收放自如。将自然生态中待放花苞,通过大胆联想,融入神女衣裙,以自然形转化为艺术形,借自然生命力催生艺术生命。当虹霓奏乐、华光舞袖,整座雕塑金碧辉煌,教人若闻天宫伎乐,如见晧月嫦娥。

  这里呈现的不仅是李、杨的爱情故事,还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和谐的文化精神内核——天人合一。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对古代造像特殊语言的实践,吴雅琳更不局限于古代题材的选择。当创作四米二高的室外巨制《李济深像》时,雕塑家面对这一现代题材,在驾驭东方审美精神时,同样把握从容。 脚是武将根,双臂向后开。雕塑家先把气势拉开,胸腹挺拔如拉弓架,这正是古代造像对威武之士的力量表达,头向下压,气运丹田,使躯体充满张力,凸显人物内在正气。

开国领导人李济深文武兼修,面部眉宇间神韵拿捏尤为重要:“眼为一身之日月、神得则呼之欲下,神失则不知何人”运用丁皋的造像法则,研究眼神,是探究内心的最好途径,并参照面相学中的五岳泗水,更有利于去表现人物的精神内涵,达到立体地反映民国名将的精神特质:相面塑心。

 

1 2 3 

假如说吴雅琳与众有所不同,那就是理论、实践并重,之后便是一泻心源,直至传神,正所谓:感于目而会于心及至畅于神,最后进入创作的自由王国。

 


0 阅读
取消
技术支持: UWIN极站
  • 微信
  • 首页
  • 雅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