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雅琳早期文章
天生就好写写画画,画画写写。光写不画,不可,光画不写,也不可。是故,今日约我随便写点什么,我应之甚欣然。当然,并非我对写诗作文从容不迫,而倒是应了不写不可这份秉性。因此,也就有了这小序,小诗。
每年初夏,都有成千上万的考生,满怀希望,到美术学院报名考试。每当看到这些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就不免要联想到从如火如荼年代中冲杀出来的我们这一代考生,为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执着的追求,不少人不仅在学业上要技压群芳,脱颖而出,而且还得有勇气去承受那来自政治压力的重负。
我痛切心肺的体验便是:哀莫大于失学(因我不曾有过心死)。少时的我十二岁便因父亲进了牛棚而失学,继之就是举家被发配乡下,成了一名遭人白眼的童工式农民。十六岁又因好舞文弄墨,几乎害得父亲身陷囹圄,自己又再度失学,且下乡至某知青林场。就此档案被打入另册。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成绩入围了,但在政审上仍被视为不可录取者而与广州美院失之交臂。幸得形势的转变和广美考官给了我的信心和勇气。我知难而上,苦苦求索,第二年再度拼搏,终于榜上有名!这一失一得,知我者都喻我是从地狱一跃进入天堂。我也几成范进中举,狂喜而不可言状。在我考入美院前这段展转奋斗的个人经历中,是非曲折,人情冷暖,尽收眼底。十年浩劫,确确实实给了我灵与肉的彻底修炼。
我深知一切来之不易,去日苦多,来者可追, 在学期间,对学识如饥似渴,孜孜以求。毕业后任教十载,与同行一道,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有了安定的环境,也就很想能在教学和创作上并驾齐驱。但先为人妻,后为人母,这三位一体,集于我身。于是,作为女性,我深感另一个不易又将开始。
不易归不易,偷得闲来,劣性依然不改,照常好写些言心言志的诗词,借以练笔,也可自娱。现抄录若干首于此,聊博一笑,并见教于同仁诸君。
吴雅琳
1991年仲春
写于广州美术学院德艺楼
满庭芳 . 形为最(和王肇民先生.1983年)
王肇民先生虽不曾给我授课,但在28年前,他对我的授业解惑,则是通过傍晚散步至青年教师的小楼,与我这廿几岁后学平等的谈诗论画,赠我他用蝇头小楷所书就的与李可染先生共勉的诗稿,包括对我艺术作品的赞赏抑或批评,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的言行,在许多方面,都足以启迪我的人生。
年逾古稀,胸伏大气,巨橼飞舞翩跹。
传神写照,笔笔气浩然。
俊逸诗词满腹,无人识,顾己堪怜。
丹青笔,成竹善写,词画共结缘。
绝焉,盈倩影,从容意态,万品独妍。
心有吴道子,不屑人前。
今写花间胜景,珠玑付,亦着朱铅。
形为最,淋漓付彩,珍重玉阶前。
鹧鸪天 . 读九0素描大展(1990年)
笔走龙蛇万赖空,唯神唯色亦从容。
高低遑论格和调,臧否谁说过与功?
唐塑圣,魏神童,惠之子建共谁同?
古今艺术贵独创,品位安能论英雄?
七绝 . 夜归(1992年)
绘事频频归去迟,床头乳女夜啼饥。
此时爱子心更甚,不是亲慈不自知。
七律 . 平生(1993年)
平生何处不童孩,卅六依然颜未开。
醉斧醉刀醉艺事,论诗论赋论贤才。
潜心磨砺有佳作,懵懂荒疏难爱财。
环顾家中徒四壁,世人莫笑我痴呆。
七律 . 同根(2002年)
母女同根曲异歌,花清叶碧一池菏。
伊迷网络敲网语,我好雅诗应雅和。
已愈四三书燕雀,未经十四阅江河。
出言疑是外来客,星际遨游指点多。
江城子 . 知己(2003年)
归来退履卸戎装,历风霜,步穿杨。
冬去春来,相助有贤良。
一觉醒时颜色暮,镜已老,理薄妆。
物换星移看流光。
利名场,甚荒唐,入得醉乡,何处有愁肠?
此乃相交知己地,把酒祝,不轻狂!
五绝 . 题胡博(2004年)
文章谁与评?求道性真诚。
形拙藏奇构,音强纳异声。
为人多傲骨,治学尽才情。
世俗纷繁事,翩然子独行。
浪淘沙 . 月夜梦潇湘(2008年)
岳麓已成秋,红叶枝头,不知曲径可通幽?
庭院半遮传清怨,无处掩留。
我梦未能休,独步登楼,廿年来去说忧愁。
羡看潇湘江上月,驾一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