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吴雅琳艺术、教学心语

2013-05-02 15:19:45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吴雅琳

A-A+

  *我尊重个性,她是艺术家的命脉。有个性的艺术才有存在的合理性和传播下去的价值。我关注当代,她是艺术的新鲜血液。笔墨当随时代,昨日的艺术已经进入典籍,而今人应当为典籍续集。

  *很多人只用手、用脑从事艺术劳动,而我更推崇用手、用脑和用心,——心主虔诚。

  *“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我遵循这一法则。

  *我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但先师孔子只关注绘画,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则给予雕塑从业者应有的启迪。

  *墨分五色,人分九等,在中国古代,雕塑匠人和画家是有较大等级差别的。我主张世人平等,但我也主张雕塑家能象文人画家一样注重文化修养。

  *我重视学识和修养、阅历和创造,学识给了我智慧,阅历给了我足够的情感和心灵感悟,修养扶持我攀登前行,创造使我更加热爱生命。

  *艺术家的作品,是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发展、延伸而完成的。基于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情结,基于对西方艺术价值的情怀,用当代雕塑人的视觉,在前行的道路上耕耘。犁出新泥,播撒幼苗,增添新绿,然后,再去开垦新的处女地。

  *表现性素描:

  纵横变换勿矜持,意象无涯趣更奇。

  一泻心源千万里,天惊石破醉酣时。

  *《为中国传统人物造像授课》

  得意得神不忘形,天工巧夺出精诚。

  翰林今识使君面,欲续汉唐无限情。

  *吸取东方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以自然的生命力催生艺术生命,以自然形转化为艺术形,化藤蔓,花瓣的自然属性为所刻画人物的衣裙,借此体现一种自然和谐的文化精神内核(为作品《霓裳羽衣》注)。

  *我会更多地用感性去表达我的想法,把人与自然结合起来,倾心于此,融会贯通,直至传神,正所谓:感于目而会于心及至畅于神,进入创作的“自由王国”。

  研究生教学导向:1.传承与创新  2.课堂与社会 3.科技与艺术。

  *《28星宿造像》:1。兼工带写。塑形脚踏实地,着色逸笔草草。2。中西合璧。依托西方思维的形体比例,再塑东方精神的神韵风貌。

  *对待艺术的态度必须古代匠师一样怀有虔敬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把作品做到位。

  *从事艺术必须重视创造,有创造力的作品才具有艺术价值、才具有历史意义。

  *继承是为将来发展,温故是为知新。通过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将能够创造出更具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作品。

  *教学是一次长途旅行,我愿意和我的学生在旅途中互相支撑,相依相存,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共同学习和进步。

  *一世躬身事艺,千秋立德为人”。从事艺术的人“德”很重要,“德”“艺”相伴,受益终生。

  *从来不重复自己。每一种风格,每一种追求,都是由创造,完善,再创造,再完善 周而复始,逐步积累,雕琢艺术人生。不追逐一举成名,更要求自己执着而随心性地建构属于自己的天地。

  *诗能言志,表达思想和心灵似乎更加直接。我骨子里对东方文化有着深深的眷恋,对古典名著中的诗词和名篇不少都能倒背如流。通过她,你可以了解历史,社会和人间百态。所以说艺术不一定源于生活,也可源于对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

  *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她有深厚的历史、深刻的思想,以及妙不可言的审美情趣。只要你用心去阅读、思考、品味和感悟,就能获得你艺术创作上所需要的信息。

 

0
取消
技术支持: UWIN极站
  • 微信
  • 首页
  • 雅昌官网